主題2019年菲律賓國際汽機車零配件暨維修工具展商情報導
參展人員邱啟棠
部門/職稱業務處/專員
報導日期2019-08-02
展覽日期2019-07-24~2019-07-26
出差地點菲律賓/馬尼拉
出差事由 本會為協助會員廠商拓展菲律賓暨東協地區業務,與貿友展覽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一起組團參加「2019年菲律賓國際汽機車零配件暨維修工具展」,為配合組團需要,因此指派會務人員前往會場處理參展事宜,並設立一個服務攤位,每日於展覽攤位中就近服務參展廠商及提供現場買主諮詢服務。
一、 前言: 
菲律賓共和國(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)位於我國南方,全國共由7,107個島嶼組成(其中約880個島有人居住),陸地總面積共299,764平方公里,由北而南分成呂宋(Luzon)、未獅耶(Visayas)及民答那峨(Mindanao)三大島系。其最北端島嶼距台灣南端僅52.8公里,為距離我國最近之鄰邦。以菲語(Tagalog)為國語,另以英語為官方及教學語言,菲律賓是全球第五大英語系國家,2017年人口估計約1億490萬人,海外菲律賓人約有1,100萬,人口年齡年輕化,人口中位數僅23.5歲,由於人口成長就業壓力日增影響經濟成長,菲律賓是由許多不同民族、文化所組成的,故有多元性的語言、宗教、文化存在,當地華僑約有100萬人,華人只佔了2%,卻掌握了6成經濟,近年我國人至菲律賓經商、應聘或投資留學者逐漸增加,據估計我旅菲律賓人近萬人。
 
二、汽機車產業:
受到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的影響,菲律賓去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達6.2%,低於政府預定的6.5%至6.9%目標,是繼2015年的5.8%成長以來的最低表現,在此之前,亞洲開發銀行(ADB)和世界銀行(WB)已分別因通貨膨脹、電子產品出口疲弱和農產品產量下滑等因素,下調菲國2018年全年經濟成長的預測值。菲律賓國家經濟發展局(NEDA)表示,菲律賓去年經濟成長表現依然穩定,就去(2018)年上半年而言,僅次於印度、越南與中國,鞏固著菲律賓作為亞洲成長最快速經濟體之一的地位,多名經濟學者預測,通貨膨脹率預料將開始放緩、政府基礎建設支出增加的帶動下,菲國今年經濟成長可望有不錯表現。
 
據菲律賓汽車製造商協會(CAMPI)、卡車製造商協會(TMA)報告顯示,6月份菲律賓汽車銷售31,950輛,同期比成長8.7%,其中乘用車銷售9,532輛,同期比成長22.0%;商用車銷售22,418輛,同期比成長3.9%。1-6月份,菲律賓汽車銷量174,135輛,同期比成長1.5%,其中乘用車銷售52,418輛,同期比衰退6.4%;商用車銷售121,717輛,同期比成長5.3%。因政府提高稅率導致價格上漲,2018年菲律賓汽車銷售市場遇冷,2018全年汽車銷售357,410 輛,同期比衰退16%,2019年初持續下跌,然而5月份時已經可以看出汽車市場復蘇的積極跡象,隨著經濟形勢的穩定,今年整體汽車市場樂觀可期。
 
機車發展計畫參與協會(MDPPA)由Honda、Kawasaki、Suzuki、Yamaha等企業組成,該協會認為在交通擁堵的主要城市如馬尼拉,機車是一種便捷快速且一般民眾負擔得起的交通方式,故機車成為出行的主要交通替代工具,菲律賓機車銷售市場這二年持續活躍成長,據其報告指出2018年菲律賓機車共銷售158萬台,較2017年的131萬台大幅成長21%,其中scooter共計銷售58萬台,佔總體銷售37%是最大份額。
 
三、商機及結論:
 全球區域經濟整合方面,菲律賓積極洽簽各項自由貿易協定,已生效有東協自由貿易區(AFTA)、日本、發展中國家全球貿易優惠制(CSTP,部分優惠關稅協定)、歐洲自由貿易協會(EFTA)、東協經濟共同體 AEC,另有談判中-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(RCEP),以及研議中-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(CPTPP)。
 
 菲律賓國家經濟發展署(NEDA)於2017年2月批准「2017-2022菲律賓發展計畫[Philippine Development Plan (PDP) 2017-2022]」,此計畫係從杜特蒂政府提出之10點社會經濟議程發展而來,將作為菲律賓中程發展藍圖,盼可創造更加包容性之成長、將GDP成長率提高至7%至8%、貧窮率由21.6%降為14%且失業率由5.5%降為3%至5%,使菲律賓在2022年以前成為中高所得國家。
 
 在產業政策方面,「2017-2022菲律賓發展計畫」目標提升農林漁業之附加價值;在服務業及工業方面,除提升附加價值外,也期望增加就業人數,並針對不同之地區設立優先產業,以大馬尼拉周遭之地區而言,優先推動之業別包括汽車、電子、石化、資訊科技業之商業流程管理、化學及航太。
 
 菲律賓平均年齡是全亞洲最低,這種「人口紅利」成為驅動經濟的動力,短期內不會改變,雖然人均所得低,為數不少的中產階級卻很捨得花錢,主宰消費市場。
 
 菲律賓服務業占GDP比重超過5成以上,菲國長期發展服務業,忽視製造業,惟近年在中國大陸經營成本高漲,部份外資轉移至菲國及日本企業帶動「產業供應鏈」轉移至菲國等因素帶動下,菲國半導體/電子業、造船工業等迅速發展,同時創造更多工作機會,促進菲國產業發展。  
 
 因菲律賓政府提供減稅及其他獎勵方案之鼓勵,各國車廠紛紛至當地設廠,「汽車產業復興策略計畫(簡稱CARS計畫)」係菲國貿工部針對未來六年內計畫在菲國生產至少20萬輛車之車廠提出每輛車可獲得1千美元之財務補助措施,以刺激車廠在菲國生產車體及零組件,本案審核通過之業者為日商TOYOTA及MITSUBISHI。
 
 台灣汽車產業中衛體系完整,帶動周邊零配件產業發展,為經濟成長重要支柱,面對東協市場,菲律賓透過「全面汽車復興計畫(CARS)」鼓勵汽車現地化製造,如何打入日資及外資布局縝密的產業供應鏈及汽車零配件銷售市場,是台商的一大課題。
 
 外資車廠需要好的零組件,菲律賓當地無法供應,必須透過我國、泰國及中國大陸或東協內部各成員國之貿易整合,主要從我國、泰國進口中高階及中國大陸進口低價之車燈、輪胎、車身件、引擎零件、剎車相關零件、後視鏡、引擎零件、汽車用液晶顯示器、水箱、馬達零件、汽車導航、胎壓偵測器、倒車雷達、傳感器、碳刷等零配件。現階段菲律賓所需零件向東協任一國家購買,都是零關稅,我國在關稅上之競爭較吃虧,惟我國汽車零組件產業與日系汽車業存在長期合作關係,可以積極在東協布局,以透過第三國生產基地爭取商機。
 
(其餘內容,請參閱車輛工業月刊-展後報導)
其餘內容,請參閱車輛工業月刊-展後報導